赵大炎:漫话武夷岩茶旧事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赵大炎:漫话武夷岩茶旧事

曲曲山回转,峰峰水抱流。

很荣幸随香港黄锦枝老师来武夷山学习访问,更有缘向德高望重的赵大炎老人求教,赵老曾经担任崇安县(现武夷山市)委书记,主持武夷山茶叶工作多年,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正是通过他们这一代人手上集体研究成功,并推向市场。近半个小时的访谈中,老人家学识渊博,谈笑风生,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!

一、大红袍的过去

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,已有350多年的历史,极为稀有,年产不足五百克,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才能品饮,堪称国宝。,原指天心岩九龙壁上现存6棵,最早只有四棵,称为正本,81年武夷山涨洪水,崩下来两棵,栽培成活就变成了现在的六棵。80年代中期曾经做过一次台刈更新,第一排四颗树实际上是三个品种,94年与福建省农科院专家们鉴定,从茶叶形,叶脉,边缘的锯齿深浅,茶子里面有几孔等分析得出三个品种,实际上都是名丛,他的香型口感基本一致,所以统一命名为“大红袍”。

二、如何看待对大红袍的质疑

质疑九龙集石壁上实为名枞“奇丹”,而非“大红袍”的声音自古有之。过去以误传误,以假做真,才将“奇丹”命为母树大红袍。年长月久,遂有普遍公认之势。石壁上“大红袍”三字是天心寺僧人所刻,以转移游人的视线。这也与张天福老人所说的如出一辙。

对此赵老说:传说真正的大红袍还在九龙窠内,但谁也说不清,谁也没看见过,可以肯定现存的“母树大红袍”所产的,是武夷山最好的茶。对于石壁上“大红袍”三字是1932年崇安县一个国民党县长,吴石先所提。

三、当年大红袍作为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非议不断

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大红袍的滋味与神韵,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集体努力,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无性繁殖成功,最初小量推向市场,可是非议不断,认为大红袍怎么能成为商品,大红袍在当时武夷山茶叶工作者心中地位非常神圣,如今用来做生意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。

1992年武夷山茶叶体制改革,成立岩茶总公司,我担任总经理,92年上任,93年把六颗母树无性繁殖大红袍正式推向市场,使之成为商品。1995年之后,“大红袍”其实已经是武夷山优秀岩茶的一个代号,已经超出了无性繁殖,而是多个优秀品种的组合。

回想当年,如果没有当年武夷山茶叶工作者们的智慧与勇气,也不会有大红袍今天的辉煌!

四、“大红袍”拼配是门科学

拼配是门科学,不是肤浅的搭配。武夷山自1901年开始,就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拼配,那时候不叫大红袍,而叫武夷岩茶。

而今“大红袍”拼配,有的取其水,有的取其香,必须在武夷山最好山场原料基础上,尽量接近母树的口感。

记得自90年带中期开始大规模推广的时候,我用武夷山优质山场原料,搞了一套拼配大红袍,大体上是这样的,主要是肉桂占 55%——60%, 10%高香型名丛,如金观音,奇兰。其次是水仙,最后一道是加一点上两年留下的陈茶调色。真正好的肉桂,他的香型会转换,开杯是奶油香,中间是水蜜桃香,喝到最后是桂皮香,他是高香型。而水仙则取其水,他水润滑,并带有兰花香型,口感好。如此制作出来的茶,他的香气滋味基本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母本那种粽叶香微带桂花香,已经超过了他的香型。

五、母树大红袍与无性繁殖大红袍区别

母树大红袍与无性繁殖大红袍还是有区别的,树龄老的话香气悠长,细长,不像新树那么冲,那么浓烈。母树微带桂花香,后面是粽叶香。而无性繁殖大红袍也保持了母树特性,甚至超过了母树的香型。

我们国家茶树种植分有性系和无性系繁育之分,有性系是把茶子种在土壤生长,而无性繁殖是通过扦插等方式栽培,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个体不容易辨认,能保持良种固有的特征,后代的性状一致,而有性系后代容易变化。

99年我请福建省科委8个专家鉴定,专家一致鉴定认为“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已经保持了母本的优良特性,达到国内先进水品,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下,可以推广。

大红袍树龄300多年了,武夷山名丛,很多都是从大红袍分离演变出来的,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大红袍的后代。

六、武夷山岩茶每年真实产量

真正意义上的武夷山岩茶,应该是方圆70平方公里内所产的茶,但01年国家技术监督总局,岩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品,把整个武夷山2800平方公里都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品。

这70平方公里核心产区,上个世纪,有茶园约5000亩,一亩产毛茶70斤左右,90年代大约增长至1万亩,以后申报世界遗产,一草一木都严格保护起来,就不准再发展了,所以说武夷山一年岩茶产量应该在70万斤左右,相对于云南一年十几万吨的产量,岩茶所占市场份额真是少的可怜,很难普及推广!

七、如何看待武夷岩茶轻火趋势

武夷岩茶火工讲究以火调香,以火调水,低温久烘,根据市场需要控制时间。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,历史悠久,技艺高超,清代两江总督梁章钜曾发出“武夷焙法甲天下”的感慨!历史上武夷山一直都根据市场需求与时俱进。

而现在市场需求变了,火工高了没人要,大家更多喜欢清香型了。武夷山清香型严格来讲是带有花果香,而不像安溪清香型铁观音的青草味,这主要是由于制作工艺中的高沸点与低沸点制作不同引起的。

八、“老茶“在武夷山

真正的做茶师傅是不喝当年新茶的,新茶很多成分没有经过真正氧化,对神经系统胃粘膜刺激性很强,多是放一年之后更好喝,滋味更纯正。但过去自己和身边人也没有喝老茶的习惯。

我1978年来武夷山,如今与岩茶已经30多年了,第一次接触老茶是在2000年左右,朋友处喝了一泡20多年的水仙,在此之前,也没有接触过。那时候武夷山人一般不喝老茶,更没有收藏品饮老茶的习惯,多是当年没有卖掉就放到那里留下来,隔年继续复焙。

九、母树“大红袍”现状

大红袍乃名扬四海,每年慕名来参观母树的游客络绎不绝,但春茶采摘后形象太差,后来原省委书记卢展工,下令不准再采。2007年10月10日,武夷山市政府将最后一次采摘的母树大红袍20克赠送国家博物馆珍藏。绝版母树大红袍送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。

“大红袍”自此就真的成为历史?真的远离了这纷繁复杂的尘世?

但事实上为了母树健康生长,每年还会修剪,一年做的成品茶,500克左右,由茶叶局做好交到市委书记,然后……

口述:赵大炎

记录整理:董乐

此文系根据2013年6月27日,午宴后对赵老的访问录音整理,因当时时间紧张,涉及面广,笔者根据赵老原有精神做了部分扩展,或许与赵老原意有所出入,望各位见谅!

原标题:《老书记赵大炎:漫话武夷岩茶旧事

注:内容来源老茶文摘,仅供茶友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